今年來,衡南縣把干部作風建設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抓緊抓牢,扎實開展“四查四治一提振”干部作風建設提升年活動,不斷提升干部的執行力、增強發展的驅動力、提高群眾的滿意度。我們的主要做法是:
一、找準頑瘴痼疾,攻堅克難,不斷提升干部的執行力
“四風”問題嚴重侵蝕黨的肌體、動搖黨的執政基礎,是脫離群眾危險的集中體現。衡南縣紀委監委堅持問題導向,聚焦群眾最反感、市場主體最困擾、制約發展最突出的作風問題,開展“四查四治一提振”干部作風建設提升年活動,即查執行治頑疾,查效能治堵點,查訴求治微腐,查擔當治慵懶,提振干部精氣神,并明確15條具體措施及責任單位,確保活動有力有序有效開展。
一是找準“干部走讀”這個切口。衡南因為歷史原因,干部職工多數住在市區,“走讀”現象和違規吃喝問題一直存在,不利于形成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,也容易滋生隱形變異“四風”問題。整治“干部走讀”,既是重點、也是難點,衡南通過抓制度執行和日常監督,干部“走讀”問題基本得到解決,縣城人氣也逐漸做旺。先后出臺《關于進一步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外出等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》《關于進一步規范領導干部請假制度的通知》,并要求各單位對上下班、請銷假、公車管理、值班值守等各項具體事項進一步明確。通過建立健全帶班制度、考勤制度、外出報備制度,切實增強制度的時效性、可行性,切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??h紀委監委聯合縣委組織部、“兩辦”督查室,成立聯合督查組不定期開展明察暗訪。今年來,圍繞疫情防控、森林防火工作開展監督檢查,共處理121人,其中處分8人。
二是嚴把風腐易發的“重要節點”。緊盯元旦、春節、端午、中秋、國慶等重要節點,聚焦違規收送紅包禮金、違規吃喝、公車私用等突出問題,通過節前教育提醒、節中監督檢查、節后督促整改等方式,堅決防止反彈回潮、隱形變異、由風及腐。今年以來,在節日期間共檢查重點場所428場次,督促整改問題216個,發現問題線索7條,處理47人,其中處分3人。
三是緊盯“一把手”這個“關鍵少數”。“一把手”的作風情況直接影響一地一部門的政治生態和干部隊伍的作風面貌,抓好“一把手”這個“關鍵少數”對管住“絕大多數”起到關鍵作用??h紀委監委組織召開紀委書記、副書記同鄉鎮(街道)黨(工)委書記專題督促談話會,壓緊壓實鄉鎮(街道)黨(工)委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黨(工)委書記“第一責任人”的責任。對129名鄉鎮(街道)、縣直機關單位黨政“一把手”開展廉政畫像,精準運用“第一種形態”,通過談心談話、約談提醒、廉政家訪等形式,讓咬耳扯袖、紅臉出汗成為常態,督促各級“一把手”積極履職盡責。今年以來,對履行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不力的9名“一把手”進行問責,其中處分3人。
四是下好教育提醒這個“先手棋”。堅持從思想抓起,以黨員干部觀念大轉變,促進工作作風大提升,切實筑牢作風建設根基。縣委常委會、理論學習中心組圍繞清廉建設、加強作風建設等內容,組織專題學習4次,進一步提升黨員領導干部抓好作風建設的思想認識。發揮廉潔文化浸潤作用,緊扣清廉建設,在縣內媒體平臺開辦專欄,以靈活多樣的形式發出清廉衡南好聲音,講出清廉衡南好故事,讓清廉之聲走進基層,走向群眾,推動黨內正氣持續上升、社會風氣持續上揚。先后組織開展“清廉潤家風·爭當賢內助”“清廉家風家訓家書書法比賽”等活動,建設清風書屋65個,不斷增強黨員干部廉潔文化涵養,推動干部主動擔當作為蔚然成風。
二、聚焦難點堵點,精準施策,不斷增強發展的驅動力
制定出臺《紀檢監察機關護航營商環境九條措施》,聚焦紓困惠企政策落實落細,以整治服務企業庸懶散、不作為等問題為抓手,持續整治“吃拿卡要”“小鬼難纏”等突出問題,打通營商環境“中梗阻”,以強有力的監督執紀問責推動營商環境持續優化,激發產業發展強勁活力。今年前三季度,衡南縣第一、二、三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.9%、5.0%、6.7%。
一是搭建一個平臺。在完善來信、來訪、來電、網絡等舉報渠道基礎上,創新“‘清’易通·‘碼’上辦”服務,發揮企業和群眾近距離、貼身式監督作用。設置“局長碼上辦”“書記鎮長碼上辦”“縣紀委書記碼上查”“碼上找縣長”“碼上找縣委書記”等五類二維碼,并公布在政務窗口、村(社區)便民服務中心等公共場所。群眾可通過掃碼,將有關訴求直接反映給縣鄉兩級領導,請求其督辦、快辦,對辦理情況逐一回訪。截至目前,共收到并辦理群眾訴求248件,回訪滿意率達98.67%。
二是打造一批樣本。建立縣紀委監委班子成員聯系企業工作機制,組織召開企業懇談會,加強對清廉企業、清廉大廳的督促指導。把標準化理念和方法融入到清廉大廳建設之中,按照“政治建設嚴實、權力監督嚴密、干部管理嚴格、工作機制嚴謹”“四嚴”標準,督促各鄉鎮、職能部門加快清廉大廳樣本培樹工作,向上級推薦2個樣本培樹點,其中向陽橋街道政務服務中心經驗做法被湖南日報宣傳推薦。
三是完善三項機制。建立問題線索移送機制、季度例會機制、督查督辦機制。加強協作聯動,主動對接縣委縣政府督查室、縣委巡察辦、縣發改局、縣科工信局、縣公安局、縣行政審批服務局等部門,及時移送問題線索,定期會商研判。對問題線索實行專賬管理,明確責任部門、辦理時限,加強跟蹤督辦、優先處置,定期清理檢查涉企信訪問題的受理、辦理情況。今年來,共解決營商環境領域問題141個,查處典型案例2個,黨紀政務處分6人。
三、圍繞急難愁盼,系統治理,不斷提高群眾的滿意度
作風建設的根本目的是增強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衡南縣紀委監委不斷創新舉措,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,不斷提高群眾的滿意度。
一是深入基層聽民聲。作風好不好,群眾最關注也最有發言權。通過充分運用“屋場懇談會”基層治理“金鑰匙”,探索“屋場懇談會+監督”工作模式,把“監督哨”“連心橋”設在群眾身邊。今年來,共組織召開“屋場懇談會+監督”會議178次,走訪群眾1800余人,推動解決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,有力保障各項惠民富民政策落實落地。
二是小微權利解民憂。聯合組織、農業農村、民政、人社等相關部門,收集梳理村級組織和村干部權力事項33項,并逐一繪制權力運行圖,明確每個事項的名稱、責任主體、運行過程,讓村干部能夠“看圖做事”,群眾能夠“照單辦事”。出臺《關于加強村級小微權力運行監督的實施意見》,明確6個監督主體的責任,以及4個方面的重點監督事項,進一步規范小微權力運行。
三是專項治理暖民心。守護民生福祉,從人民群眾普遍關注、反映強烈的問題出發,持續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。加強鄉村振興領域監督,按照“一縣一清單”原則,督促5個職能部門開展“一領域一專題”治理,督促整改問題91個,追繳資金8.99萬元。聚焦教育醫療、社保低保、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加強監督,共查處問題27起,處理107人,其中處分60人,追繳資金84.43萬元,退還群眾3.55萬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