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,要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,切實改進作風,克服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頑疾,持續為基層減負。
在國家治理體系中,基層猶如大廈之基石,肩負著政策落地、服務民眾、維護穩定等重大使命。雖然一段時期以來,基層減負賦能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進展,但不少形式主義、官僚主義問題仍在困擾基層,束縛了基層工作效能與創新活力。如上級部門重復填報表格、多頭報送材料、“文山會海”等現象耗費了基層干部大量的精力;不必要的考核、不合理的考核指標,不僅增加了基層干部的工作負擔,還容易形成“為了考核而考核”的不良導向,嚴重偏離工作的實際目標和初衷。
這些問題的根源在于體制機制的不完善、工作方式的不合理。因此,以改革之“智”賦能基層之“治”,已然成為當下的緊迫任務與關鍵舉措。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,就是要旗幟鮮明地樹立用改革創新的思維為基層減負的工作導向,通過運用深化改革這個法寶從體制機制上對癥下藥,在突出問題上動真碰硬,使基層減負工作實現藥到病除。
首先,要強化源頭治理,梳理優化基層工作流程,堅決剔除不必要的環節和重復勞動。堅持以上率下、一體推進,杜絕以文件落實文件、以會議落實會議等形式主義做法,樹立精文簡會導向。建立統一數據共享平臺,實現信息一次性錄入、多部門共享,讓基層擺脫反復填報表格困擾,使其能夠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有意義的工作中。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程序,推行“一站式”服務和網上審批等,減少審批環節與時間,既能減輕基層干部的行政審批負擔,也能為群眾辦事提供便利。
其次,要嚴控考核總量,科學設置考核項目指標,不使考核陷入“繁瑣哲學”。以考準考精考實為出發點,切實優化精簡考核體系、指標和方式,減少對量化指標的過度依賴,注重實際成效和群眾滿意度。實行差異化考核、制定個性化指標,避免“一刀切”。堅決杜絕過度留痕、打卡排名等“指尖”上的形式主義突出問題,不讓“指尖”之便演變為“指尖”之縛。
減負與賦能是基層治理的一體兩面。既要通過減負釋放基層干部干事活力,也要通過賦能提升基層干部工作效能,促進基層治理提質增效。
把基層“強身”和機關“瘦身”有機結合起來。建立健全基層履職清單、精準明晰基層職責權限,切實改變“能力有限、責任無限”的錯位問題。加大對基層人力、物力、財力的投入,把從基層借調干部變為向基層輸送干部、引導優秀人才向基層流動,推動財政支出向基層傾斜,為基層工作的開展提供堅實保障。加強對基層干部的關心關愛,提高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,讓基層干部心無旁騖抓落實、游刃有余解難題。
把權力下放和科技賦能深度融合起來。推動上級部門轉變工作思路,由“管理基層”變為“服務基層”,擴大基層的自主權和決策權,進一步激發基層治理活力。下放年度考核、年終考核績效核定權等權力,讓基層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務,確保基層“喊得動人、推得動事”。充分利用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,推動基層政務服務數字化、智能化,用“算力”解放“人力”,提高工作效率和精準度。
為基層減負,減的是量;為基層賦能,加的是勁。必須用改革創新的辦法為基層減負賦能,切實將 “改革效能” 轉化為 “基層動能”,讓基層干部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落實民生實事上、解決急難愁盼上,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更加充實、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續。(衡山縣紀委監委 厲欣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