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者按
清風拂雁城,醉美是衡陽。從青草橋頭到桃浪東洲,從南岳衡山到石鼓江山,衡陽無不展示著千年古城的大城之美、生態之美、和諧之美。清風衡陽公眾號、清風衡陽網站推出“小康相冊·醉美衡陽”欄目,有獎征集具有衡陽特色和印記的新聞圖片,擇優在清風衡陽公眾號、網站首頁和《衡陽晚報》頭版刊發。
歸陽鎮是千年古鎮,距今有1800年歷史,素有“金歸陽”之稱。青、白二河交匯于此,山青水秀,風景如畫,自古為“兩祁”商賈交通之要地,是湘江中游的一顆璀璨明珠。圖為重建于清同治年間的五孔石拱狀元橋。(祁東縣歸陽鎮 肖高禮 攝)
延伸閱讀
游賞拍攝推薦路線
【白河風光帶】—【歸陽古渡】—【歸陽古槐】—【趙家祠堂】—【歸陽古街】—【歸陽狀元橋】—【湘江泛舟】—【唐家窯古遺址】
第一站:白河風光帶
白河風光帶,全長10公里,這里綠樹成蔭、鳥語花香、河水清澈,是歸陽鎮一道靚麗的風景。
第二站:歸陽古渡
歸陽古渡,是湘江水域重要渡口之一。站在古渡碼頭,放空思想看湘江逝水、看萬物變遷、看人來人往。
第三站:歸陽古槐
湘江邊上,有一棵近300年樹齡的老槐樹,斑駁的樹皮、淺淺的樹洞見證著歲月滄桑和人間悲喜。
第四站:趙家祠堂
歸陽趙家祠堂建于清道光年間,是一處極具民族特色的氏族祠堂建筑群,有大門、正殿、戲臺、走馬樓、廂房等40多間屋宇。
第五站:歸陽古街
歸陽古街枕居白河與湘江,逶迤兩岸,沒有華麗的色彩,也少有繁瑣的雕飾,深沉而古老的色調仿佛藏匿著永遠說不完的故事。
第六站:歸陽狀元橋
狀元橋建成時一位新科狀元與石匠妙對對子的故事至今廣為流傳。
第七站:湘江泛舟
“持竿湘岸竹,爇火蘆洲薪。綠水飯香稻,青荷包紫鱗”。這是唐代著名詩人李頎的《漁父歌》的詩句,描繪的是歸陽湘江江畔漁父置身自然的悠閑生活。
第八站:唐家窯遺址
歸陽唐家窯大約初創于唐末五代,北宋時有較大發展,極盛于南宋。承載著歸陽從唐末五代到兩宋的歷史朝代,是繼長沙銅官窯之后最能體現湘江流域制瓷業成就的典型窯廠之一。
為充分展現千年古城衡陽的大城之美、生態之美、健康之美、和諧之美,“小康相冊·醉美衡陽”欄目向你征稿啦,歡迎分享你的“大片”。
一、征稿內容
作者須以衡陽廉潔文化教育基地、歷史文化古跡、旅游風景點、鄉村生態環境建設等,以親歷者、目擊者視角創作出反映衡陽之美的攝影圖片。
二、征稿要求
1.作品須為彩色單幅圖片,構圖清晰美觀,主題突出。
2.以手機或其他攝影器材拍攝均可,圖片為JPG格式,大小為2.5M以上。
3.作品須配100-300字文字說明,并注明拍攝地、拍攝時間、作者姓名、單位(所在社區)、身份證號碼及聯系方式。
三、投稿方式
新聞圖片及文字說明請發至郵箱8866644@163.com,并在郵件主題中注明“小康相冊·醉美衡陽”字樣。